广州将办“相声小品大赛”
由广州市文化局主办的“粤语相声小品大赛”将于5月在广州举行,目前正在接受报名。大赛旨在宏扬岭南文化,发掘本土题材和人材,参赛者不论年龄与籍贯。 粤语“笑星”黄俊英昨日接受采访时认为,广州本土相声一直广受大众爱好,但却面临着严峻挑战:缺少新作品和后继无人。举行“粤语相声小品大赛”正是要改变这类现状。 粤语相声受众面广 “只要观众朋友喜欢,我将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一直演下去。”在曲艺领域耕耘了50载的黄俊英表示。他说,有两件事让他记忆深入。一次在肇庆演出前,剧院经理带着一名妇女及两个孩子来到后台要求见他,原来这个妇女和两个孩子冒着小雨走了一个小时山路才赶到剧院,可票已卖完,便恳求剧院经理,只要见一下黄俊英便心满意足了。这令他感动不已。另外一次是在英德一个小镇,当晚7时及9时各演一场。第一场演出刚开始10分钟突然停电了,全场观众们静静地等候,直到晚上10时来电才继续第一场的演出。而此时看第二场演出的观众已到达剧院,也一样没有怨言地等候了近3个小时,零时才开始演第二场,清晨2时演出才结束。黄俊英表示,虽然全国相声都比较低迷,但粤语相声仍然极受欢迎。在广州,粤语相声的受众面相当广,很多电台都点播他们的相声节目,连小朋友也点播乃至学着演;下乡镇表演更是几近场场爆满。 黄俊英现在虽已退休,且年近古稀,仍带着广州相声艺术团闯市场。他是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他介绍说,粤语相声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粤语相声没有现成的台本,他根据珠三角粤语地区观众需求去创作符合观众语言习惯、适应市场需要的作品。他还专程到海南岛跟马季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演出,得到马季的言传身教。他与相声艺术团编演了一大批诸如《盲公问米》、《呆佬架中秋》、《新潮打金枝》、《肥仔米》、《一对一》、《省港澳大比拼》等相声及曲艺谐剧,成为观众脍炙人口的作品。 期待后生拜师学艺 虽然黄俊英对粤语相声充满信心,但在谈到继承问题时却很是感叹:缺少作品和后继无人。他认为,“创作一部相声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报酬只有几百元、一千元;而创作1集电视剧的报酬最少有几千元,所以很多作者都不愿创作相声。” 他还忧心忡忡地表示,目前粤语相声没有能接班的年轻一代。人材也得不到规范训练,粤语相声后继乏人:“目前没有专门机构培训粤语相声人材,师资也缺少,学生没法得到系统培养。”虽然广州艺术学校开设了一个相声班,但白癜风原因学的人不多,由于学说相声先天要求比较高,要求灵活,敏捷。广州也曾搞过大众相声大赛,想发掘一些人材,但听的人多,学的人少。 粤语相声接班人的缺失,是他至今未能解开的最大心结。“我已67岁了,还能在舞台上演多久?”现在很多人看广州相声艺术团的演出,就是冲着黄俊英来的。有一次,黄俊英患肾结石,去医院做手术,疗养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相声艺术团竟然没有一场演出!由于其他演员都不能代替他,而经纪人更要斟酌票房的问题。因此,黄俊英迫切希望有人能接班,即便是从模仿开始也好,但现在连能模仿他的人都没有找到! 为此他希望有关方面能给本土相声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创作本地题材作品,大力发掘本地人材。他也希望酷爱相声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能拜师学艺,推动本地相声文化的发展。 现在,他已收了几个10来岁的小孩为徒弟。每一个周末在剧团里或在家内行把手地教他们。他还表示,这几个小孩将会报名参加这次的“广州相声小品大赛”。他更希望酷爱相声小品的大众能积极参加这次大赛,期待更多有个性的本土作品和人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