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人机、分子技术、智能机器人、脑电波传输等高科技概念,许多人认为并不会跟自己发生什么联系。不过,在南宁举行的第五届广西青少年科学节上,你可以用分子技术做一碗“分子料理鱼子酱”,用脑控机器人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甚至闲来无事,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自行为舞蹈机器人编一支舞蹈。9月16日,第五届广西青少年科学节于广西科技馆启动。当天,脑洞大开的科技让孩子们大呼过瘾~
来感受一下
↓↓↓
用脑电波控制机器人行走
第五届广西青少年科学节启动,各种脑洞大开的科技展示让孩子们大呼过瘾。图为小学生在进行脑控机器人比赛。
头戴传感器的两个学生站在长桌的两端死死地盯着桌上造型酷似坦克的机器人,仿佛在用“意念”驱动着它行进。机器人的履带一圈圈滚动起来,一会向左一会向右,突然左侧的孩子猛一瞪眼,紧锁眉头,“小坦克”直抵终点,最终获得了胜利。
难道驱动机器人前进的真的是靠“意念”?
其实,是靠脑电波~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头戴传感器对脑电波注意力数值的收集,作用在脑控机器人上,注意力更为集中的一侧,将获得更大的脑电波数值用以驱动机器人。通过两侧的博弈能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为何有这么“脑洞大开”的想法呢?“脑控机器人的设计目的旨在锻炼小朋友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改善当今小朋友注意力难集中、分心多动的现状。”
志愿者在科学厨房调制会冒烟的干冰果汁
科学厨房里,分子料理与智能画饼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分子料理实际上不是一种菜,而是一种技术。通过在平常做菜的时候对温度、时间的观察控制,再加入一些不同的物质,使物质发生一种化学或者物理变化。智能画饼机则是通过手机APP的“自动链接”,自动获得一张香甜的煎饼,不焦不糊,而且能够自主选择煎饼的图案甚至自行绘制图案,“太好玩了!”围观的同学们感叹科技与生活就这样融为一体了。
自己动手就能为机器人编舞
“只要你设立好两个坐标,它就可以自动喷洒农药,通过GPS定位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效率是手工的40倍以上。”现场在无人机的展示区里,同学们看着无人机啧啧称奇。
小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操作机器人进行曲棍球比赛
无人机技术虽然是个新鲜玩意,但在生活里经常可见。近年来,因检测电网遭电击致人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可通过雷达热感应,形成热成像对故障电缆进行检测,代替高空检修的危险行为。在治安领域,无人机能够通过热成像技术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位置,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够准确定位到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处。
还记得年春晚那一个个神气活现伴乐跳舞的机器人吗?当天,曾在春晚亮相的“Alpah”机器人携新产品“Jimu”走进科技馆。
该款机器人通过APP自行设计、编辑动作进行组合,创造出属于机器人自己的舞蹈。机器人跳舞的核心技术在于伺服舵机,拥有的个数越多动作就越丰富,现在机器人已经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编程操作,“比起‘Alpah’,‘Jimu’只是伺服舵机的个数少一点,原理是一样的,小朋友自己动手就可以实现各种动作。”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全区14个市开展科普联动
当天,现场还颁发第五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行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宣传展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部分优秀作品展示、科学教育主题展区等一系列主场活动。
全区联动活动将于9月全国科普日期间至10月31日,在广西14个市联动开展,主要包括在百所学校、百所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科学节活动;“快乐科普校园行”系列活动;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活动;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回展出;“我写我唱我宣讲”广西百万青少年科普金童谣系列科普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等。
少年强则国强!
关爱未成年人,科学普及离不开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养,只有在广大青少年间大力推进科学普习,世界科技强国才有根基,科技创新才能生生不息。学校、社会、家庭只有多渠道帮助他们打好科学的基础,并将科技教育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才更加利于帮助孩子培养科学兴趣、树立创新自信,插上科技翅膀,飞向更广袤的创新天地!
也许您还